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8节(1 / 2)





  至于路程时间的问题,一时半会还真没什么法子。毕竟他们没办法把镇子跟镇子挨着靠在一块。

  “买人手也不是个法子,咱们刚起步,手里的余钱也不多,何况一次买了人手,那往后要是再缺人难道还要继续买?”林青蕊摇摇头,想了想说道,“何况不知道底细,咱们哪敢随便买人啊。再者说,家里也没那么多地儿给人住。”

  这话说的是,毕竟酿酒的事儿可不是只勤快就行的,还得仔细着利落着。但凡一点差错,很可能几酒缸的酒酿就要糟了。

  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决定先从村里雇几个厚道的人应急,至于以后再缺人了再说。毕竟眼下的生意,他们是耽搁不得的。

  解决了人手的事儿,林青蕊又提议要不就在镇上开个酒铺,往后家里酿的酒集中供货到酒铺里储存,以后甭管谁家要酒,都能就近提货。

  她的想法也就是个大概,并没成型,更别提成熟了。这种法子,别说李铁栓两口子,就连李铁柱都没听说过。不过他脑子转的不慢,稍作沉思心里就觉得自家媳妇说的许是能成。

  “在各个镇子上开自家的酒铺虽然可行,但费用不小。只拿咱们岔头镇来说,盘个临街二层的铺子一年就要三十多两银子,这还不算上别的费用。若是要买铺面,少也得百十来两甚至更多。”

  原本不做生意也不关心这些,自打跟着媳妇把酒坊的生意做哄火后,李铁柱也就不似以前那边对万事不关心了。

  对于二哥说的话,李铁栓也认可的点点头。现在他自个到处跑生意多了,见识自然也就广了,虽然还不能说是见多识广,可脑子也比以前活泛了许多。

  林青蕊也知道是这么个理儿,所以就跟着又讨论起要请哪家的人手来。想着都是同村的人,所以工钱定的也不比在外做工的低,而且每日管一顿饭且酒水管够。

  说定了请人的事儿以后,林青蕊又拿出账本来给几个人算账。自打上次分红以后,他们就定下每三个月念一次账目,也省得麻烦。

  “岔头镇陈庄镇跟慈峪镇那边结了三百两银子,买粮食用去了九十六两,加上家里柴火不够咱们在张大爷家定的每日十五担的柴禾用去六两银子。这三个月挣了二百九十八两......”林青蕊最后总结道,“牛车骡子车,还有家里平日的花销都没分开过,都是从这里面出的,算下来也是二十两七钱......”

  把各种花销算清以后,林青蕊就拿出了之前准备好的小布包,里面齐齐放着两张十两的银票跟七两的银锭子,还有几十文钱的铜板。

  “这是你们的分红。”

  二十几两银子,以前哪里敢想啊。最后三房两口子满脸潮红,激动的走路都有些顺拐子了,直到林青蕊笑着说往后生意会越做越大,他们都要独当一面的可不能为着二十两银子就这么飘忽,俩人才连连点着头深吸口气冷静下来。

  说是冷静下来了,可回到屋里,又高兴的不能自已,甚至连大丫跟二丫都听见响动揉着眼起来瞧自家爹娘了。

  要请人的事儿拖不得,好在之前赵氏就跟林青蕊提了几个可靠的人,手脚利索不说,还是处处要好爱干净的人。

  虽然酿酒也有方子,可对于林青蕊来说,方子并不是死的,也不是关键。但就算如此,她也不愿意惹上别的麻烦,毕竟若是遇到心思不正的人,就算是分工而干的,只怕也会想着法的套出其他人做活的工艺来。这样相互对照,指不定就琢磨出门道来,假如再把方子卖给别人家,多多少少的会给雕花酒跟冬元酒的买卖带来些影响。

  想到这里,林青蕊就想着仿照现代的合同跟做工的人签订协议。对于这个要求,被雇来的几个人自然没有异议,毕竟能在家门口挣钱,甚至比自家男人在外挣得都多,怎么说都像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更何况,自打李记酒坊收了村里人的粮食,他们对李家的信任跟感激越来越深厚。怎么说,人家也不会坑了他们几天的工钱不是?

  第二天一大早,签过协议的李秀梅跟高大山两口子就来了。另一边跟邱婶子交好的马大娘也带着闺女银锁跟儿媳妇郑氏来了。

  人到齐了,林青蕊就给几个人分了工。李铁柱跟李铁栓依旧是跑外的活儿,高大山就负责打泉水顺便收拾柴房跟帮着抬粮食。秀梅嫂子跟马大娘蒸饭,银锁跟郑氏还有赵氏要帮着封酒缸的盖子,开耙时候要加水搅拌酒缸里发酵的粮食。

  因为都是家里干惯了活儿的好手,加上也都用心,所以没过两日就能按着林青蕊的要求把自个的活儿都干完了。这让林青蕊忍不住感叹真是高手在民间,果然古人的智慧真的不能轻视,只几句话就能把断米蒸米做的恰到好处。

  他们也不是没见过林青蕊利落的指挥人装酒,然后就看着一车车的酒坛子被拉走,虽说会忍不住咂舌感叹李家当真娶了个好媳妇,瞧瞧这日子过得多红火。可要说起眼红来,却没有一个人如此的。

  因着没有别的心思,加上李家还在孝期,所以李家酒坊招工的事儿也并没打眼,那几个来做工的人也并没有多嘴多舌的往外乱说。

  随着活儿越来越上手,再加上林青蕊时不时的会让她们带些酒糟跟散酒回去招待客人,甚至有时候自家改善伙食,还会给她们装一些回家。久而久之的,大伙儿除了对李家两房感激之外,干活儿也越发卖力了。

  都是地道人家,接触的久了也知道李铁柱并不是传言中那种恶人,加上林青蕊和善,所以大伙儿倒是越发的有感情了。别说偷懒耍滑了,就算有时候林青蕊让大伙儿歇会儿,他们都没故意多歇着拖着活儿不干。

  林青蕊也感慨大伙儿的干劲,自然就不会吝啬中午那顿饭了,甭说是白饭管饱了,就算是肉菜也是十足十的量。

  前些日子一家人又商量了半晌,定下先在岔头镇盘一处门面,试试开个酒铺。若是可行,日后再慢慢于别的镇子上开起门面来。

  晚上吃饭时候,赵氏看了一眼自家男人,见李铁栓暗暗点头,这才打发了大丫跟二丫出去玩。然后从怀里掏出之前挣得那些银票来。

  “二哥二嫂,既然要去镇上盘铺子就少不得花项,这是我们今年攒下来的钱。”赵氏把银票推到林青蕊跟前,笑着说道,“虽然不多,可能添多少是多少吧。”

  林青蕊原本还真没想过要跟三房张口要钱,毕竟现在她还负担的起,不过看赵氏坚定的神色跟李铁栓赞同的眼神。她就知道,指定是三房两口子早就商量好的。

  想了想,她给了自家男人一个眼神,意思是让他说两句。毕竟他们没商量好,哪怕酒坊一向是她说了算的,可遇上事儿了她还是会先问一问李铁柱。

  她是不太懂得夫妻相处之道,可在感受到自家男人高看自个一眼之后,也就慢慢的学会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毕竟两个人感情再好,也架不住过日子时候磕磕绊绊的搓摩跟有事儿不沟通的隔阂。

  不过李铁柱向来以她的意思为准,只暗地里回了句听她的就没再言语。

  “那就当时你们入伙的钱吧,以后分红三房就再占一成。”倒不是林青蕊穷大方或者是信口开河心血来潮的随便说的,而是原本他们最初拉了三房一起干时候,就是打算分给对方两成利的。只是三房两口子实在,只拿了一成还处处争抢着干活。

  话音刚落,就见李铁栓跟赵氏连连摇头,“二嫂可不敢这么着,原本那一成利就是我们白得的,哪能再添啊。若是二嫂非得这么说,那这银子就权当是当初我们空手入伙补齐的钱吧。”

  这般念叨了许久,最终三房还是没要多出来的一分利。在他们看来,现在的活儿计算不得什么苦的干不下去的活儿,可三个月就能挣二十多两,哪还有不知足的?

  虽说他们穷了些,不懂什么大道理,也没所谓的骨气,可本能的他们就觉得那不是自个该得的。

  第二天,李铁柱赶了骡子车带着自家媳妇去镇上,顺便到万宝楼送货。俩人先到了万宝楼,本来就常来,所以店里的伙计并不陌生,见着车上的酒水不用俩人开口就到后院招呼了人来卸车。

  在伙计们卸车的时候,李铁柱就带了林青蕊到柜台上结账。

  这一次李记酒坊依旧是给万宝楼送了雕花冬元酒各一千斤,甚至都不用掌柜的再去查看,打交道多了,也知道李记酒坊的酒水质量每次都是只好不赖的,甚至连来吃饭的客人都会直接喊要一壶李记雕花或者冬元。

  等小伙计点完数过来回了掌柜的,钱掌柜就直接把人引进后堂,直接付了十两银子。等到俩人准备告辞了,他才赶忙把人拦住。

  “李家兄弟莫要急着走,现在雕花酒跟冬元酒卖的红火,所以我想跟李记酒坊换一份契约。”钱掌柜不是没后悔过当初的犹豫,当时担心李家两口子没法一直保证酒水的质量,甚至担心他们供酒不及时会耽搁酒楼生意,所以才会签下寄售契约。可哪里会耽搁生意啊,这分明就是财路,只要是李记酒坊的酒压根就没遇到卖不出去的情况。

  前些时段是他乐坏了一时间忽略了契约的事儿,直到东家那边提起来,他才想起,这份寄售契约看似得益的是万宝楼,可实际上却并不像是他最初预想的那般没有任何坏处。至少在万宝楼卖出去卖不出都是稳赚不赔的情况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李记酒坊可以随时随地终止给万宝楼供酒。

  尤其是他打听到,最近镇上不少酒楼都有意搭上李家酒坊的招牌酒。至少到现在,岔头镇那几个大一点的酒楼跟馆子,都开始买李记雕花冬元了。

  一想到日后可能会有别的酒楼截断他的财路,钱掌柜就心焦的吃不下睡不着,甚至嘴里都长了好几个大燎泡。

  林青蕊跟李铁柱对视一眼,其实俩人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的。不过他们原本也没打算拿乔什么,当初之所以换成寄售方式,也是为着给钱掌柜吃个定心丸做场第一锤的买卖。之后李记酒坊的酒大火虽然没再他们预料之内,但也并不是什么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儿,毕竟附近酒馆的酒水价格跟品质都不若林青蕊亲自酿出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