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章(1 / 2)





  “乔家人对你不好?”

  原鹭没有一丝犹疑地摇头:“不,很好,正因为很好,更应该保留一份自知之明,脑子里需要一丝更加决绝的清明。”

  林慕哪里不知她话里的意思,她是聪明人,懂得时时刻刻谨微慎行的分寸,但林慕有时宁愿她糊涂一点,太聪明太看得清的人总是为烦恼所拖一身累。

  这样的她只会让他更想去珍惜去呵护,林慕说:“既然你早有从乔家搬出来的想法,那不如和我一起去纽约,到时候你可以继续上学,可以工作,甚至可以修整一段时间什么也不做去想想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只要你愿意,原鹭,我都可以为你做到。”

  原鹭很感激他这一番仗义之言,不过眼下她只想先把工作落实了,工作两年有了一定的积蓄,凭着自己的能力再去做那些她真心想做的事。

  原鹭觉得自己终于有勇气与他对视了,回过头,看着林慕,眼角也瞟到了靠在走廊拐弯处抽烟的身影。

  “怎么了?”注意到她的眼神不对,林慕问同时也转身看身后。

  俞维屋点了点指缝间已经差不多燃尽的烟,烟灰像棉絮一般被抖落。

  原鹭拧着眉看他,他吸了最后一口烟,对她笑了一下,把烟头丢在地上用鞋底踩灭:“巧,原小姐。”

  原鹭不知道他已经在那里呆了多久,从他刚刚抖落的烟灰量来看,时间绝对不会短。

  原鹭像是被人偷窥了最*的秘密一般,心慌意乱之余还有一丝不被尊重的愤怒,没好气地说:“俞总这根烟只抽了几口,其余都便宜了空气,一支蒙特都是我一天工资好几倍了。”

  俞维屋讪笑了一下,把视线转到她身边的林慕身上。

  显然两人不是第一次交手。

  “林总,老面孔了,幸会。”俞维屋对林慕的印象不浅,22岁就被纽证所派来中国,剑桥牛津双硕,估计在中国任期满了再调回纽约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林慕看出原鹭和俞维屋之间的端倪,迟疑了一下,仍是微笑着招呼:“俞总的谦虚是出了名的,林某对俞总的这一声‘幸会’实在有愧,在俞总面前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俞维屋挑了挑眉,后生可畏这话不可谓不是谶语,林慕年纪尚轻就有如此城府,他倒有些头疼了。

  他歪着嘴角笑:“怎么原小姐和林总是旧相识?”

  林慕看了一眼原鹭:“我们是初中同学。”

  “哦?果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原小姐与林总都是青年俊杰,初次印象又都是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原鹭瞬间听出了他话里面藏着的话,她和俞维屋第一次见面可不印象“深刻”么。第一次她无意听了他的“墙角”,那么现在他的意思是说他刚刚也是“无意”听了她的墙角?

  原鹭抽了抽嘴角,眼神有些愤懑地盯着俞维屋。

  俞维屋目光不在原鹭身上,但注意力却集中在她那边,感受到她被挑起了怒火,俞维屋毫不在意地笑着说:“要不要进包厢喝一杯?都是熟面孔,大家打个招呼。”

  原鹭心想他叫的是林慕,又不干她的事,她刚要和林慕说先回包房,俞维屋就悠悠地来了句:“原小姐也有熟人在。”

  原鹭不解地望着他,熟人?什么熟人?

  俞维屋唇边的笑染上了几分玩味:“白主播也在cstv工作,原小姐不打算去跟同台的同事打声招呼么?”

  原鹭彻底瞪眼,恶狠狠的,像是要撕碎俞维屋一般。

  俞维屋把原本搭在另一只脚上的腿放了下来,站直,说:“走吧,503玫瑰芳汀。”

  他转身不回头地在前面走着,脑子却在回味她刚刚那个怒极却又隐忍着不发作的眼神,活像一只被母狼遗失走丢的小狼,轻易被周围事物激怒之余还有着深深的恐惧不安,那么孤零零的,又那么惹人爱怜。

  ☆、第三十二章

  原鹭扭头就走了,林慕抽不开身,只好和俞维屋去了503包厢。

  等林慕回来的时候,原鹭已经被台里的突发新闻叫走了。

  省二医前有公交车爆炸,现场伤亡严重,初步死亡人数统计超过17人已经构成重大事故,爆炸事件里的伤者多数是深二度以上烧伤,这是春节后开年第一件全国性的新闻突发事件,c城公交爆炸案迅速占据了微博热搜榜首。

  原鹭打了个快的去现场,周围被警戒拦着,原鹭进不去,就打电话给郑丘壑。

  “师傅我到了,现场进不去,你在哪?”

  “我在西北角这块,有棵刺槐,看见没?”

  原鹭耳朵贴着手机一路往警戒线西北角走,看见了棵冒着花骨朵的刺槐,眼睛在周围转了转,果然看见了夹在人群里扛着摄像机的郑丘壑。

  现场太乱,家属哭声、警车鸣笛声、喇叭驱散人群声、消防的水枪喷射声……

  郑丘壑跟警察打了个招呼,原鹭钻了警戒线进了现场。

  “太惨烈,你要有心理准备。”郑丘壑拍了拍原鹭的肩。

  原鹭深吸一口气,刚刚从警戒线外绕过来的时候就看见三台消防车都对着公交扑火,零星的火苗这会已经全没了,水枪喷射的水雾蒙在人们的脸上,整个现场冷冰冰灰蒙蒙的。

  “伤员已经全都转移了?”

  “你来五分钟前全送二医里了,医院就在跟前,现在二医床铺全满,送进去了二十来个人,这会里头已经跟上了报道,事故现场这块我和拿卢负责。”

  原鹭跟着郑丘壑一步步靠近被炸得只剩个乌焦空架子的公交车。

  几十个家属被警察拦在警戒线外,十来个警力实在有些挡不住家属们的悲痛,记者们堵在家属周围,相机里的闪光灯忽明忽暗沙沙没停,出境记者在镜头前忙着采访家属解说现场。

  这时候的第一手采访谁做的煽情,谁挖掘出有爆点的料,谁就是这场媒体竞赛里的赢家。

  家属们悲痛欲绝的眼泪和哀嚎成了媒体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利器。

  没办法,国内主流媒体对灾难性报道的处理就是这样。

  原鹭以前看新闻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但身临其境才发现那些摄像机和相机实在冷冰冰得让人忍不住打寒噤。